很多人為了讓他人快速對自己產生有好感,努力勤練「說話的藝術」,但你可知道「非口語表達」也影響了我們的印象分數!

不開口說話到底要如何讓對方對自己加分呢?我們就請口語表達與溝通大師-王東明,來介紹這門非口語行為加分術吧!

BBtbMto.jpeg

 

一般人把「表達」跟「說話」這兩件事劃上等號,其實表達包含「口語」及「非口語」兩個層面。

在尚未開口前,對方就有了百分之六十的印象。但許多人在口語方面花不少心思,反而忽略「非口語表達」的重要性。

這部分包括:眼神、姿勢與動作、頭部與臉部、說話表現、小動作等。

  

工作的專業,不能只靠言語來證明,如果有適切的非口語行為,就可以為能力加分。

生活中,非口語性的表達,更加決定對方是否願意進一步互動。廣告說「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」,但科技也讓我們越來越「沒有人性」──平時太常靠Line、E-mail、臉書等管道互動,面對時反而出現表情、姿勢不自然等情形,表達能力逐漸退化。

 

另一種狀況,是不覺得自己的表達有問題,但和對方的感受有相當大的差異。

老書有個學生,因為工作性質使然,做事講求「快、狠、準」,連表達方式都一樣:語速過快、下巴抬太高、忘記微笑…等。雖然說話內容沒問題,但還是給人不舒服的壓迫感,無形中也影響到工作成績。

經過專業指導、修正後,成功讓許多客戶卸下心防,從此有更多發展的機會。由此可見好的「非口語行為」,有相當大的關鍵性!

BBtbE4y.png    

要特別注意的是:非口語行為跟言語表達一樣,不能用一套標準走遍天下,得看對象、場合來調整。

有句成語叫「因人而異」,老書改成「因市場需求而異」。像嚴肅的檢討會議,就不該有笑容出現;或者把說話的對象換成小孩子時,音調就必須提高,抑揚頓挫必須更明顯。再者,不同人詮釋同一件事,也會出現不同結果。

好比《背叛》這首歌曲,許多人是因為楊宗緯唱了才曉得,甚至以為是他的作品,反而不知道曹格才是原唱者。

因此找出自己的優勢、努力發揮,再將負向指標導正,就能加強自我形象,容易讓人有好感。不只要「做到」,更要「做好」!

  

請參考下方提供的表格,檢視自己在非口語行為上的指標。

不過老書特別提醒:並非各種正向指標都拿高分就是最佳狀態!過度正向,有時反而會給有距離感。

就像太陽,中午時非常熾熱,但清晨與黃昏就令人覺得舒服。

我們表達的目的,正應該是讓對方感受到「自信」,而非「自負」。

BBtbORI.png  

我們都知道,要給人好的「第一印象」,所以開口之前,必須讓對方喜歡你。

「非口語行為」的表現,決定你給他人的第一印象!

溝通是門很重要的學問,但"溝通"並不是只侷限於言語表達能力,肢體行為也是對方印象好壞的關鍵,透過王東明老師製作的溝通表達觀察表,來檢視自己是否讓別人有好感,或找到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在哪裡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京城創意管理顧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